看来,中国乳业真的不得安宁了,震撼世界的“三聚氰胺”事件刚刚平息,又闹了一波“性早熟”、“恶意诽谤”事件,这一波还没有完全平息居然又冒出了“皮革奶”。这不得不让人们感叹:无语。
不过,话又说回来,别说发展中国家,就算是发达国家,也难以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法制化程度最高的美国都发生“金融危机”,以小心谨慎最出名的日本也发生“丰田召回门”,更何况说中国呢?
这里,我不想讨论危机事件的发生概率,而想探讨每当危机事件爆发的时候,那些没有被事件缠身的二线品牌如何正确利用事件快速成长。
当“天平”突然震动的时候
通过笔者多年的观察,无论哪个行业,当一个危机事件突然爆发的时候,市场上都会引起强烈的震动,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结构也因此而被打破。
在这一点,最典型的案例可能莫过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当媒体广泛报道事件之后,中国乳品行业就像发生一次“地震”,被事件缠身的品牌,销量直线下滑,整个市场瞬间陷入“休克”状态,消费者都在观望“我将何去何从”。
然而,有趣的是,市场结构很像一个“天平”,这一端下降,另一端必然会跷起,消费者需求总是找到其该有的满足。就在“三聚氰胺”事件中,虽然我们明显看到以“三鹿”为首的问题品牌在下滑,甚至倒塌,但没有被曝光的其它品牌却逆势上扬,销量上升。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国际奶粉品牌。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很多国际品牌没有被曝光,这给消费者一个转移方向、满足需求的理由,以多美滋、美赞臣为代表的国际奶粉品牌增长态势迅猛,成为事件的受益者。
这种现象在本土品牌上也非常明显。比如:三元和飞鹤,这两个本土品牌正因为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没有被曝光,也呈现出“逆势上扬”的态势,尤其给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飞鹤奶粉可谓提供了“从麻雀蜕变成凤凰”的机会。2009年,飞鹤奶粉顺利突破10亿元大关,成为中国奶粉行业又一匹黑马。
因此,市场的“天平”突然震动的时候,必将对有些品牌带来灾难的同时对有些品牌提供机会,总有那么一两个品牌拥有从“二线”冲进“一线”的好机会。
销量猛增不等于品牌提升
在危机事件中,当人们抓住市场机会的时候,尤其自己的品牌成为事件的受益者而快速增长的时候,往往会给企业家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销量猛增就是他的品牌提升。
其实,在“销量提升”和“品牌提升”之间差距还是十万八千里,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们就拿2003年“非典”事件来解释这个事情。
在“非典”期间,由于人们对“清热解毒”的需求猛增,一个普普通通的中草药板蓝根成为人们抢购的对象。于是,全国各大药店、医院将多年沉积的板蓝根全部销售一空,给很多生产板蓝根的药厂传递了错误信号。尤其,那些自认为品牌还不错的药厂,更是头脑发热,以为自己多么了不起,纷纷扩大生产线,大规模生产板蓝根,试图成为这个药品的第一品牌。结果如何?“非典”一过,板蓝根销量直线下滑,曾经一度供不应求的市场突然间消失,让那些大规模“招兵买马”的药品企业陷入了困境。
这个活生生的案例讽刺性地告诉我们,在危机事件中,当你的销量突然猛增,只是消费者非理性选择而已,与你的品牌毫无关系。
如果把这个现象在来回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同样能解释问题。在“三聚氰胺”事件中,三元作为受益品牌,其销量确实得到了提升。但随着事件的平息,我们也看到了三元的痛楚,同时也看到三元并没有因此而发展成为真正的强势品牌。
中国酒网酒类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