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在营销战线上拼打了10年却依然还是跑腿的业务员?而有的人却通过有效的10年奋斗后就坐上了营销总经理甚至董事总经理的位置?
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一年一个台阶步步为营步步升?而有的人却是年复一年地“重复昨日的故事”,把一年的经验重复5年、甚至10年?
……
引子
2003年10月底,我的一篇以众多职业营销高管为背景综合而成的文章《一个营销总监的辞职信》竟然让我一不小心让我成为营销圈和网络圈的名人,这篇文章更是被上百家的知名网络、杂志和报纸转载,更有甚至十多家出版社向我约稿,准备把此文扩充为一本书,或类似的专题。
还有众多的企业真诚地高位以待,让我加盟,让我入股,让我操盘……
这些我都没有放在心上,也没有真正动心!
但是,众多的营销同仁们接二连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就营销人尤其是营销高管的生存和发展的讨论、辩论、切磋以及对我的鼓励、问候、安慰等等的邮件、电话、信件、短信,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让我想到了6000万营销人共同关注并且困扰的问题。
那就是营销人的成长问题。
甚至有朋友开玩笑的说,没有你的这篇文章,以前可谁也不敢也不会把周边朋友或同事的这种经历“自曝”,现在你可是开创了一种敢于说真话的“自曝式”的营销文风和书信类的营销文体啊!
我笑了笑,这不正是说明了我们营销人的进步吗?
我更相信这是营销人的成长。因为,这篇文章是众多的职业营销中高管的职场智慧和职业体验的综合和结晶。
是啊,社会如此,个人何尝更不是如此呢?
后来,我进入了咨询公司,在与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老板、更多的职业经理人、更多的营销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对营销人的成长也就关注得更多。
从业务员到业务员?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大学毕业时,正好面临着学校分配工作取消的那一年。
天生不服输的他,相信没有学校的分配也一样可以找到工作。于是,带着几百块钱他就出来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他成为他们那个专科学校第一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也成为那家著名公司的第一个外省的专科毕业生。
在那家企业里,他勤奋工作努力做人,做别人不做的,想别人不想的,说别人不说的。很快,他就在那家企业里崭露头角,先后做过行政、搞过宣传、干过企划、跑过销售……成为那家企业里最年轻的中层干部——销售部部长。
然而,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他,很快就被一股无声无息的力量给扼杀了。
后来,他去了另一个单位,没有呆多长时间,他就又离开了。
再后来,凭着他的努力找到了一家新的单位。
后来,他又离开了……
现在,十年过去了,他回归到了原点,在一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企业的本地办事处做一个普通的业务员。
看完之后,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作为经理人,重要的是要学会埋头拉车,但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抬头看路。不然,不要说到底把车拉得怎么样,能不能把车拉到目的地,还是个问题。
就像一个故事讲的一样:有一个父子俩,在雪地上比赛走路,看谁走得直又快。父亲看着终点,一步一个脚印,做得既直又快,儿子看着自己走的每一步,走一步回头看一步,结果是又慢又弯曲。
当然,这抬头看路,不仅仅是看看路而已,也是重新出发上路前的一个调整阶段和缓冲阶段,它还包括着对前面拉车走过路的检讨和反思,对即将要走的路的选择和分析,对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障碍的思索和应对;更重要的就是,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埋头拉车中跳出来,抬起头看看路,看自己是否是以企业阶段性的主要导向为中心,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否则,不要说往前走,很可能原地踏步,更甚至是倒退。
当然,我们说,抬头看路,是基于更好的埋头拉车的基础上和条件上的。反过来说,没有埋头拉车,也不会有抬头看路。
我们鼓励敢说能说,但我们更钟爱会说妙说;
我们鼓励苦干能干,但我们更追求善干巧干。
否则,就会是一头驴子永远围着磨子转,永远找不到出路,永远碰不到草吃;
否则,就会是一头苍蝇明明上方就有一个出口,而拼命地抱着头往玻璃上撞,撞得头破血流还在责怪窗户为什么没有出口?或者感叹为什么天要绝我啊?
中国酒网酒类营销上一页:营销探索:暗道决定成败
下一页没有钱也能做大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