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绝版的“酒囊诗袋”,史上绝版的“酒囊诗袋”是酒水招商网专设的酒文化栏目信息,主要为朋友们展示酒文化信息
从古至今,酒囊饭袋不乏其人,然而能称得上“酒囊诗袋”的却十分少见的。刘伶挥毫《酒德颂》,苏轼亲笔《蜜酒歌》,阮籍临觞多哀楚,李白举杯邀明月等等,这些人的酒囊似乎都泛着酒文化的芳香和醇厚。对于他们,读者可能早已耳熟能详,单且不表,夜读《明代人物轶事》一书得知,在大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特别能喝酒的哥们,有多能喝,用今天的热词那就是“两桶哥”呀,喝酒都论“桶”了,何其了得。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人家的诗写得好,受到了当时皇帝的大大赞赏,因而还一举中了状元。
这位就是明代大名鼎鼎的曾棨(1372——1432),说起他的喝酒趣事很多,人家曾状元家住在京城右安门外,离皇宫近,上班喝酒两不误,都方便。一次,他甚至因为喝醉酒弄出了一场火灾,这火烧的都快到皇宫禁城了,你说牛不牛!好在人家曾状元福大命大造化大,没被烧死,继续接着喝呗。他这个喝法,迟早会出名的。
说来也巧,交趾国(就是现在的越南)派两个使臣前来进贡。皇帝老儿当仁不让,好礼谁不喜欢呀,全都给送进了皇宫库藏起来。好酒好肉这一番款待呀,哪知人家使臣能喝海量,接待部门都陪不了呀,想找个大酒量的也找不到,那二位嗷嗷叫说喝得不过瘾,把朝廷办公厅主任给急得就只有跺脚的份了。有人推荐了两个平日里能喝的武将前去对饮,结果还是一败涂地,把明成祖朱棣给气的:”朕就不信!堂堂大明朝里就找不到能喝酒的官员了吗?”
哎!好事传千里,曾状元身居京城,当然很快传到他的耳朵眼里了,心里愤愤不平,有啥了不起的,看我的!他就自告奋勇,要去同交趾使臣较量一番,想着以酒报国。朱棣还有些不相信,问他:“卿的酒量能有多大?”曾状元很谦虚地答道:“臣的酒量也很平常,但款待这两位交趾客人,自信还是绰绰有余的。”朱棣见他挺自信,也只好如此,因为实在没招了,不能让堂堂大明因为喝酒跌了份呀!
于是,曾状元满怀信心,和两个交趾使臣干了起来。其间,他们海阔天空,谈古说今,妙语加美酒,三人一连喝了几天,二使臣终于醉得一塌糊涂、不省人事;曾棨却清醒如常,跟没事儿人一样。最后使臣口服心服高高兴兴回国交差去了。朱棣自然也高兴得不得了,大明人才济济,岂能败在酒上。且不以才学论,光凭这酒量,就足以做我大明的状元了。从此,曾状元的酒名能不大噪吗,他饮酒就更狂放了,傲视天下群雄,哪还有人敢和他对酌。
英国公张辅听说曾状元的豪酒量,很是好奇,特想知道他一次到底能喝多少酒,就想了一个好办法:说家里有好酒,专门邀请曾状元来府上共饮。事先英国公让人大体按曾状元的肚子大小做了几个木桶,由于曾状元个子特高大,肚子比一般人大两倍,做出的木桶也是大号的,放置于厅后。他们喝酒时,命人在一旁盯着,见曾状元喝一碗酒,就倒同样大的一碗水于桶中。不一会,一个桶装满了,又倒入另一个桶中,直到第二桶又装满了,曾状元还是神色不变,豪兴不减,吓得英国公叫人赶快将他送回家了事。试想,如果不是终止了此次豪饮秀,说不定曾状元会创造三桶甚至四桶的吉尼斯世界记录来。
岂不知,能喝酒只是曾状元的副业,人家的文化特质非同一般。他到底能多有文化呀?这么给你说吧,连当时的皇帝朱棣都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当年曾棨参加朝廷举行的“高考”殿试时,看到这位江西乡试第一名的曾棨,身材魁梧,英气逼人,朱棣心中就有几分满意。但是朱棣知道他是江西吉安府人,而主考的解缙也是吉安府人,为了避嫌,朱棣灵机一动,真金不怕火炼,就再现场考一次吧。朱棣看着曾棨和本科排名第四的刘子钦说:“你俩都是江西才子,我想见识一下你们的才学。朕以‘梅花’为题,你们写出百首七律来,天黑前交卷。”
曾棨自幼家里虽然贫穷,但是好学不倦,刻苦攻读诗文,博闻强记,文采飞扬。他稍作思考,即挥毫疾书,竟然按时呈上了百首梅花诗稿,真是不可思议。刘子钦也是快手,但只写了80多首。朱棣将曾棨的诗作一一读来,首首句句流畅,格律规范,构思精巧,诗意隽永。难能可贵的是,整整800句,没一句是重复的;诗意全在梅花,却没有一个“梅”字。朱棣赞叹不已:“难得天下有如此奇才,真乃我朝大幸!状元曾棨名副其实也!”于是钦点为文状元。
后来曾棨不仅官做得不错,接着写了好多诗章,出版了诗集,编纂了《永乐大典》,他还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这真叫“酒兴诱发文才,奇才更催豪饮。”人家喝的哪里是酒,那分明是一肚子的文化呀!你说人家的酒囊里装满了诗篇,该是什么样的境界呀?文/刘永加来源:通辽日报
中国酒网酒界人物上一页:中国名酒(白酒)排名
下一页刘家米酒祖传秘方手工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