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前的保健酒

2016-12-30 05:01:39 酒文化

汉唐前的保健酒

采用酒煎煮法和酒浸渍法起码始于汉代约在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有如下一段论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使药材中的一些药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药势,疗效也可提高汉代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就有多例浸渍法和煎煮法的实例如"鳖甲煎丸方",以鳖甲等二十多味药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还有一例"红蓝花酒方",也是用酒煎煮药物后供饮用《金匮要略》中还记载了一些有关饮酒忌宜事项,如"龟肉不可合酒果子食之,""饮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着身及使扇,即成病""醉后勿饱食,发寒冷"这些实用知识对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起了重要的作用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本草学家陶弘景,总结了前人采用冷浸法制备药酒的经验,在《本草集经注》中提出了一套冷浸法制药酒的常规:"凡渍药酒,皆须细切,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___出,不必待至酒尽也滓可暴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散服"这段话注意到了药材的粉碎度,浸渍明间及浸渍时的气温对于浸出速度,浸出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多次浸渍,以充分浸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弥补了冷浸法本身的缺陷,如药用成分浸出不彻底,药渣本身吸收酒液而造成的浪费从这段话可看出在那时药酒的冷浸法已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热浸法制药酒的最早记载大概是北魏《齐民要术》中的一例"胡椒酒",该法把干姜,胡椒末及安石榴汁置入酒中后,"火暖取温"尽管这还不是制药酒,当做为一种方法在民间流传,故也可能用于药酒的配制热浸法确实成为后来的药酒配制的主要方法酒不仅用于内服药,还用来作为麻醉剂,传说华佗用的"麻沸散",就是用酒冲服华佗发现醉汉治伤时,没有痛苦感,由此得到启发,从而研制出"麻沸散"

中国酒网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