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85后,从大学时代相遇、相识、相知,在同一家公司打拼事业,并逐渐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然而,他们却毅然辞职,合伙在二七路开了一家仅十平米的包子铺,到底是怎样的契机,让这四个端着“金饭碗”的年轻人放下身段,如此执着地经营包子铺?
前段时间,一部名叫《中国合伙人》的电影非常火爆,它讲述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怀揣着同样的梦想,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一起打拼事业,最后功成名就的励志故事,而这样的故事,不光是在电影中才能出现,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着,他们是“武汉合伙人”的故事。
他们是85后,从大学时代相遇、相识、相知,在同一家公司打拼事业,并逐渐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高职、手拿高薪,然而,他们却毅然辞职,合伙在二七路开了一家仅十平米的包子铺,到底是怎样的契机,让这四个端着“金饭碗”的年轻人放下身段,如此执着地经营包子铺?,记者采访了他们四个中创业之初的发起人:郭立恒。
“富二代”发现包子商机 决定创业
记者根本看不出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怎么也看不出来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很平静、很沉稳,其父是武汉某大型面粉公司董事长,家族企业身家过亿,郭立恒告诉记者,他与包子铺的其他3个合伙人程栋、韩俊、袁青尉一起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平时关系特别好,都先后进入了父亲的公司任职销售工作,经过5年的打拼,四个人都升了职,也都有了房有了车。
那么是怎样的原因让他有创业的想法呢?郭立恒告诉记者,在他在父亲公司跑业务的过程中,结实了不少的卖包子卖馒头的老板,也跑遍了武汉的各大粮油市场,发现早点行业存在各种缺陷,也有很大潜在商机,让他下定了决心,要开创自己的事业,做出一些“成绩”来。虽然家人的反对,朋友的不理解,让他们的自主创业之初步履维艰,但是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想走下去。
“富二代”赴天门拜师
2012年7月,他率先离开了父亲的公司,离开了其他3个要好的哥们,决定开包子铺,要开包子铺,首先要自己会做包子。然而,对于一个连菜刀都没有拿过的郭立恒来说,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辞职后的他,他听说天门有个做包子非常有名的师傅,调馅的造诣非常高。于是他便带着行李,登门求教,拜师学做包子。
学徒期间,他每天凌晨3点准时起床,先是跟着师傅打下手,后来便跟着师傅学和面、揉面、调馅等技术,其间也会主动去尝试不同馅料的调制。两个月下来,他已经能够自己独立做出包子了。
虽然,他不仅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也引起了同事和朋友们的质疑。,但还是决定走上这条包子的道路,他始终相信自己能摸索出一条路来。
决心成为“武汉合伙人”
为何其他三位同学也加入到包子铺的行列呢,郭立恒告诉记者,在去年7月份某天的一次饭局中,他提出开包子铺的创业想法,起初大家都很矛盾,毕竟舍弃高职和高薪去经营一家包子铺,心里根本没有底,更谈不上开连锁店了,虽然还是很矛盾,但还是表示同意加入。
今年3月,郭立恒再次召集大家商议开包子铺的事情。与上次不同的是,此时的程栋、韩俊、袁青尉三人已经由最初的观望者,开始正式转变为郭立恒的“合伙人”。门面选址就交予程栋负责;而善于与人打交道的韩俊则负责大师傅的招聘,郭立恒本人在兼顾门面和师傅招聘的同时,还要为门店开张跑下各种手续和证照,这样,第一家位于二七北路的包子铺就开张了。
目标100家连锁包子店
5月25日,准备已久包子铺开业了,郭立恒告诉记者,除了专门请来的面点师傅外,他们四个人则轮岗在店里当小工,甚至包括做收银,这样分工合作,包子铺被他们经营的红红火火,为了给街坊提供更美味放心的食品,郭立恒等人在原料的进货方面格外讲究,自开张以来,他们一直坚持买十几元一斤的新鲜肉,用于调馅的油也都是优秀品牌的。
成本高,所剩的利润就少,虽然每个月有将近5万元的营业额,但分摊给高昂的原料成本和财务管理成本后,基本是所剩无几。然而郭立恒却说,开一家店并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这只是为了做品牌,做口碑,他们的目标是在未来的三年里,争取在武汉三镇形成100家连锁店的规模。
编后语:
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含着金汤匙出生,不是每一个人的财富都是与生俱来,虽然郭立恒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但是同样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如果你也是一个有着远大目标的人,即使不是富二代又怎样,同样可以自己创业,自己当老板,想成功,就必须赌一把,创业是部反转剧,不到最后,谁都猜不出结果。
中国酒网酒界人物上一页:贵州酱领白酒 酱领名字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