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润芳:冰酒行业的成功之路

2016-07-14 08:29:46 酒界人物

从不了解国内酒水市场自以为是的做酒,到认识国内市场找准做酒的门路,邹润芳这只“菜鸟”在屡屡碰壁后,终于在市场上壮大。邹润芳原本不做酒,和一些移民国外的华人做进口葡萄酒的情况类似,国外成熟的酒环境和物美价廉的产品,让他潜意识里想把这个产品引入故乡。

从不了解国内酒水市场自以为是的做酒,到认识国内市场找准做酒的门路,邹润芳这只“菜鸟”在屡屡碰壁后,终于在市场上壮大。

邹润芳原本不做酒,和一些移民国外的华人做进口葡萄酒的情况类似,国外成熟的酒环境和物美价廉的产品,让他潜意识里想把这个产品引入故乡。2002年,中国政府鼓励同加拿大经贸合作,正在找项目的邹润芳看上加拿大特产冰酒。于是他跑遍了温哥华几乎所有的冰酒俱乐部及附近的一些酒庄,谈妥了合作事宜之后,便顶着(加拿大)尼亚加拉冰酒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头衔离开家人回到中国,拉开了他商海征途的序幕。

“品味”败给“潜规则”

邹润芳是沈阳人,曾出官入仕的他在这个城市有着广泛的人脉。所以,他决定把自己冰酒的第一个战场选在沈阳,目标消费群就是出入四星级酒店以上的客人。2003年的沈阳市场,酒水销售已经变得如火如荼,新品要想进店,费用肯定是少不了的。邹润芳第一次听到进店费、开瓶费,感觉一下子就“蒙了”。他想不明白:我给你好产品卖,让你赚钱,为什么还要收我的进店费呢?

想来想去,最后他认为那是国内白酒和葡萄酒厂商们的做法,自己做的冰酒是高端产品。而且,做冰酒留给自己的利润本身就很少,如果再给那么多的进场费用,那还不如不卖了。因此,邹润芳决定,坚决不给终端进店费,也不给促销员开瓶费,坚守加拿大冰酒的气质和品味。结果,这个决定一下,刚招来不久的业务员一下子就走了两个,大型的销售场所也把邹润芳的冰酒拒之门外。邹润芳的布洛特冰酒仅靠一些新朋旧友的相互推荐卖掉一些,但更多的产品还是“养在深闺人不识”。日子一天天过去,生意却没有什么起色,邹润芳非常着急。

“俱乐部”叫好不叫座

急不能解决问题,邹润芳开始揣摩市场,看看有没其他销售途径。在考察完沈阳市场之后,邹润芳认为沈阳依然有相当多的高端消费者,如果自己能进行持之以恒的宣传,冰酒市场一定可以培养起来。所以,他毅然投入了80多万元在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上开起了尼亚加拉冰酒俱乐部,专做销售冰酒和供客人品酒。

这笔费用投入之后,俱乐部优雅的氛围得到许多资深葡萄酒爱好者的推崇,经常会有人来了解冰酒知识,顺便买上几瓶酒。而俱乐部外的霓虹灯也让过往的行人认识了布洛特冰酒,相比之前的无人问津,现在名气不胫而走,情况确实是好了许多。但是月底算帐的时候,邹润芳还是被吓了一跳:这种俱乐部式的卖法是叫好不叫座,销售额居然还不如房租和相关的费用多,这可真让坚决要走专业路线、坚信高端市场是可以培育的邹润芳头疼。没多久,邹润芳便被那微薄的利润拖得不得不关掉这家曾夜夜璀璨的俱乐部。

小活动找到大门道

看着俱乐部的大门“咣当”一声关上,邹润芳心情很是沉重。在他坚守自己信念的这一年多时间里,他为销售冰酒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除金钱的投入,他还减少了回加拿大家里的次数。但这些付出,并没有让他在销售额上有多大突破。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国内酒市场跟加拿大肯定不一样,为什么自己非要执着于加拿大的那一套?国内的消费者把酒当成一种载体,一种活跃气氛的道具,自己为何不顺应潮流呢?没有销售终端,客户只靠自己开发,就算拼死拼活也只是个小众市场,不可能有很大的起色,为什么不去接触终端客户呢?付出沉重代价后的这种反思终于让他醍醐灌顶。随后,他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和沈阳的酒店客户接触。2004年春,沈阳一个由酒店老板、经理们参加的酒店高尔夫比赛,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果断拿出资金赞助比赛,在这次活动上,他的冰酒引起了业内行家的高度认可,有几家酒店当场邀请他的产品进店,有的则是象征性收了他1000元进店费就开始合作。邹润芳说:“这次活动只用了很少的投入就让布洛特冰酒一下子就有了8家酒店终端。以前不太懂国内市场,而这一两年的蛰伏和坚持,总算让我懂了做酒的门道。”

中国酒网酒界人物